发布时间:2021-03-29 15:53:31
浏览次数:1351次
沧海桑田,岁月变迁。瑶台山见证了禹都大地的风云变幻,见证了日本侵华的腥风血雨,目睹了日寇的凶残暴虐。1939年4月28日,日本在瑶台山下的文德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,80多户仅400村民,128名同胞惨遭杀害,活埋的、投井的、刺死的、扫射的,血流成河,尸横遍野,真是惨不忍睹!全村约800间房屋荡为灰烬,全部财务及牲畜被洗劫一空,不到2天的时间,文德村变成一片废墟。
2005年,文德村在政府、武警官兵、村民等支持下,兴建“血泪亭”。让人民铭记历史,警钟长鸣,珍爱和平,开创未来。
瑶台山更见证了嘉康杰、康俊仁等革命先烈率领禹都儿女抛头颅,洒热血的抗日烽火。嘉康杰,夏县胡张乡其毋村。深怀教育救国的梦想,他先后创办了六所中学,在学生的心灵播撒新思想新文化的种子;在革命危急关头,他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,由一个教育家转变为职业革命家;他与人民群众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,被刘少奇称为河东“群众领袖”。文德村惨案发生后,嘉康杰带领八路军游击队和夏县地方抗日武装,将日伪军引诱出水头镇然后予以痛击,为乡亲们报了血海深仇。
嘉康杰领导八路军游击队、地方武装与日寇展开殊死对决,忠勇撼天地,豪气贯长虹;他不幸遭敌特暗杀英勇牺牲,毛主席以“丰功伟绩,永垂不朽”给予高度评价。
抗战时期,夏县不仅有中共领导下禹都儿女的英勇杀敌,还有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。当时国民党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就是期中的代表。
抗战爆发后,日军把夺取中条山地区作为“固华北、抑洛阳、窥西安”的重要战略部署。1938年夏,唐淮源率军转进到晋南中条山区,日军先后发动过13次大的军事进攻,都被打退,保卫了中条山和潼洛地区。1940年,中条山战区处于相持态势。这一年,其母病逝,唐淮源在赴云南奔丧回到中条山驻地后,对部下说:“吾向以老母在,故有所虑,今大事已了,此身当为国有,誓与中条山共存亡。”
1941年,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。日军又调集10余万兵力,再次发起中条山战役。驻守夏县一带的唐淮源军队陷入重围,经过数昼夜激战,由于敌众我寡,唐淮源腹背受敌,亲率一个团突围,遭遇日军层层堵截,被困于夏县东部的悬山一带,此时官兵伤亡惨重,弹尽粮绝,为了践行不成功即成仁之誓言,不辱大节,将军饮弹自戕于县山之巅的一座庙内,壮烈殉国。
1945年8月17日,瑶台山口伏击战,历经4个小时,夏县全境抗日战争结束。
嘉康杰、唐淮源等人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,走上抗日战场,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,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为中华民族赢得荣光。7年间,英勇的夏县军民誓死抗争,前仆后继,以无可估量的惨重代价,狠狠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,取得了夏县军民抗战伟大胜利,正是前辈们的英勇不屈,换来了这片土地的和平安祥,没有他们,就没有夏县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;没有他们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几十年来,烈士的精神已经融入我们永不懈怠、追求卓越的灵魂当中,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奋发学习、立志报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