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战争中的瑶台山

发布时间:2021-03-29 15:56:52

浏览次数:1235

 夏县全境抗日战争结结束后不久,国民党的胡宗南、阎锡山在夏县公开成立反动组织,勾结地方土匪头子 ,暗杀共产党员,农会和土改干部、民兵,气焰十分嚣张。夏县刚从日本鬼子手中解放又陷入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手中,夏县人们又陷入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。禹都儿女在党的领导下,又进行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。


 运城是山西的南大门,晋南三角地带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又是南通陇海铁路,西连陕西、北控同蒲铁路的军事要地。夏县又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带,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国民党的胡宗南、阎锡山非常重视运城的防务,修筑了坚固的城防设施。从1947年4月—1947年12月,人民解放军先后三次发起攻打运城的战斗,夏县人民在孙定国、柴泽民领导下浴血奋战,在三次战斗及解放夏县中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。


 1947年4月,陈赓司令员指挥晋翼鲁豫野战军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共5万余人发起晋南战役,夏县民兵担架队配合作战。4月4日,56团袭击运城飞机场,烧毁飞机3架,夏县陈村民兵担架队配合56团侦察排追击逃跑敌人,俘敌300余人,缴获机枪1挺,步枪百余支。


 1947年5月,一打运城时,夏县民兵600余人100多副担架,参战半个月时间。


 1949年7月9日下午,国民党212旅协同213旅四面包围夏县城。10日夜攻城战斗打响。11日拂晓前,城西河堤第一道防线突破后,我军68团3营8连占领南关太平街阵地,卡住敌人向运城逃跑的必经之路。这时,敌人组织火力,以3门迫击炮、数挺重机枪向8连疯狂反扑,双方隔一道小土堤,战斗非常激烈,8连战士和接替他们的该营3连、2连战士打退了敌人8次进攻。12日,外围攻击战从8时开始,向关内推进,经过一天战斗,关内据点之敌全歼,火神庙及城东北角敌人的野战工事也相继攻破,所剩之敌被压缩到城池内。13日晚上,守城之敌在我军忽略防守的城墙西北角突袭逃往运城。瑶台顶被围之敌看看大势已去,全部缴械投降。夏县民兵9个连1100余人参加了战斗。14日凌晨,县城宣告解放。这次战役,共歼灭胡宗南38师17旅49团的3营全部、1营部分,阎锡山爱乡团8个连共1338人。俘敌爱乡团副团长郝奎茂和部属1064人,缴获各种炮12门,机枪53挺,枪支883支,子弹15万多发,骡马82匹,还有一大批军用物资。


 1947年9月,全县解放的夏县支援二打运城,组织了1个民兵连100余人,担任围困安邑守敌任务,期间安邑守敌被我县民兵紧紧围困,未敢出动,战后夏县民兵荣获“包围安邑的中坚”奖旗一面。


 1947年11月,夏县有700余人优秀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。当月,夏县人为了全国解放,到处都是“父送子、妻送郎,哥哥送弟弟上战场”的动人场面。大洋村的朱自明老人连续把自己3个儿子送来参军,送3儿子时村干部见他年纪大了,家里也需要个儿子照顾,就劝他把3儿子留下,他说:“参军参战,人人有责,都不参军,谁打顽固。我儿子长大一个我就送一个”。

 1947年12月初,晋翼鲁豫军区主力部队三打运城时,夏县县委、县政府组织了2000余人的武装民兵9个连参战,贡献突出,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:1、一部分武装民兵仍担任围困安邑守敌任务,1个月时间后换防,夏县又组织了1个营共3个连。2、一部分武装民兵随主力部队并肩作战,抢救伤员,送粮送草,运送弹药器材。3、一部分武装民兵在北晋、西下晁、王峪口、西其里、水南村等加强兵站、伤员转运站,在杨村设立运盐站,在北晋、胡张设立煤炭转运站,接待伤员,转运战时物资。4、一部分武装民兵组织群众赶磨白面,及时送到各兵站。5、一部分武装民兵组织群众每日送柴1万斤、花料、麻袋、门板、云梯、顶杆等大量物资,保障了作战需要。6、运城战役后,夏县武装民兵又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安邑、防守平陆贰窝渡、防守风陵渡。因在“三打运城”期间夏县民兵战绩突出,被军分区评为杀敌有功模范县,获得“保卫毛主席,杀敌有功”锦旗一面。


 解放战争期间,夏县共有771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他们的鲜血撒遍了祖国的山林、村落、城角、滩头,染红了禹都大地,使夏县这一方红色的土地更加鲜艳夺目,夏县人民永远怀念这些烈士们。


地址:夏县县城以东2公里中条山前沿丨电话:0359-8553255丨邮箱:dywlyyzx@163.com
ICP备:晋ICP备2021006410号-1COPYRIGHT 2021 © 夏县瑶台山景区网站